020-36052118
392530980@qq.com
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周末及節假日
中老年人常見疼痛積極預防 遠離忍痛“后遺癥”
2023-11-23 749
10月17日,由醫師報發起,中國老年保健協會、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聯合支持的“提高預防意識,遠離劇烈之痛”全國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行,來自多學科領域的專家、學/協會代表就中老年人常見疼痛、疼痛的典型病例、認知誤區及疼痛的科學管理等話題展開探討。
會上發布的《我國五區域疼痛領域調研報告》顯示,人們對于疼痛的認知有幾大誤區:疼痛不是病,忍忍就過去了;疼痛是與生俱來的,不可避免;止疼藥有毒,堅決不吃;忍痛的時間越長,忍痛的能力也會增加;如果吃了止疼藥不疼的話,會掩蓋疼痛的病因;疼痛通過治療可以百分百消失;把引起疼痛的神經“燒” 了,就不會疼了。
“疼痛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,是人體避免傷害,及時發現隱患的保護機制。面對長期的、劇烈的疼痛,多數人容易陷入誤區。其實,吃得了苦,沒必要忍得了疼,更不必長期帶痛生活。”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表示,他曾在門診中遇到過特別痛的患者,身邊甚至常備28種止痛藥,試圖減少疼痛給生活帶來的困擾。長期忍痛不僅會讓人對疼痛的耐受力越來越低,容易“小題大做”一碰就痛,特別嚴重時還會導致人體的抗痛系統閾值降為零,產生“無中生有”不碰也痛的痛覺超敏現象。“一旦發生疼痛,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,盡早規范治療和管理。疼痛的治療需要一定時間,且并不是所有疼痛都能夠一經治療就完全消失,還有,并不是所有神經都能‘燒’掉,需要醫生的綜合評估。”樊碧發說。
另外,對于中老年人來說,疼痛與整體慢性病、年齡相關。研究發現,身體疼痛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、心臟病、腎臟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,多部位身體疼痛提示未來慢性疾病風險增加23%。以帶狀皰疹為例,50歲以上為易發人群,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,病情也更嚴重。曾有一位帶狀皰疹患者疼了40年,正因為長期忍痛,即使是一陣舒適的微風拂過,對他來說都是劇烈的疼痛。
多數疼痛的發生還與久坐久站、不良姿勢、過度彎腰、缺乏運動、飲食結構、心理健康等日常生活行為、機體功能老化相關,管理好這些誘因,積極防疼痛于未然。如:保持良好的情緒、確保規律的作息與睡眠、均衡飲食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緊張性頭痛、偏頭痛的發生;改變不良姿勢,適當鍛煉腰背部肌肉力量,可以預防腰背部疼痛的發作等。而對于有基礎慢性病的中老年人,還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提前預防常見感染性疾病如流感、肺炎球菌性疾病及帶狀皰疹等,減輕慢病共病疊加疼痛風險。(來源:中國食品藥品網)